上週密集地看了三個展:「不朽的青春」(有黃土水「少女胸像」的那個)、「I LOVE BANKSY 特展」和「聲音建築展」。我把在BANKSY 特展中看到的一句話拍下來跟各位分享。
Banksy 經常透過作品來諷刺資本主義,並認為廣告是在助紂為虐。然而,即便我們每天都可能受廣告撩撥,但要不要進行購買、要不要過度消費,終究還是個人選擇,畢竟沒人拿刀架在你的脖子上逼你買。
很多人之所以亂花錢,是因為缺乏存錢的動機,抑或認為買車、買房的目標太遙遠,自己永遠無法達成,所以乾脆當個月光族,只圖擁有垂手可得的小確幸。
我曾反覆自問我最最最想要的是什麼,答案除了「自由」沒有其他。如果我的 O(目標、或者說,願景)是自由,我的 KR(關鍵結果)就得是得到自由的手段和進程。我很清楚我消費的每一樣東西和服務,跟驅近於我的 O 有沒有牴觸。
比方說,我有房也有車,我買它們是為了得到任意移動、不受大眾運輸系統限制的自由,和得到任意裝修、不受房東限制的自由。但為了不在得到上述自由的同時,又失去任意支配時間的自由,我選擇購買小房和小車,不讓貸款壓力迫使我必須超時工作、接下我不想接的案子,或是花太多時間在操持家務上。
先把你的 O 找出來,再設定比「可行」多一些些難度的 KR,然後開始認真執行,你的消費習慣也將隨之改變。就算你每天被廣告轟炸,你都很難被奪去自由。